AI野蠻生長,帶來新型態法律問題,如:用AI生成的畫作或小說沒有著作權,歌手聲音被拿去訓練AI模型唱歌,能主張什麼權利?未來AI繼承或數位分身法律如何保障?專家認為,未來法律勢必逐步調整。
目前用生成式AI生成精美圖片,或者用AI編輯一首熱門歌曲,這些創作沒有著作權,換言之,利用AI創作一首歌曲,其他人可以拿去賣錢。
達文西個資暨高科技法律事務所所長葉奇鑫表示,連同台灣在內,國際主流意見是著作權須是人類創作,AI不是人,創作的作品自然不被承認具有著作權,但英國及中國大陸開始承認電腦創作有著作權。隨AI著作愈來愈多,具龐大產業價值,未來著作權規定或許可能會改變。另一個爭議則是利用名人聲音訓練AI,拿去翻唱或表演,若名人提告,該用什麼法律起訴?由於聲音不屬於人格權,葉奇鑫認為,這算是新法律問題,或許涉及個資法,但實務上缺乏案例。
而用個資打造AI數位分身,也成熱門應用,律師林紘宇指出,AI虛擬偶像或真實偶像的AI數位分身,利用生成式AI技術,虛擬偶像會跟真人距離愈來愈近,數位分身將會變成新的法律人格權,需要法律保障。
他舉例,若有人的數位分身被第三方拿去拍A片,做違法利用,除了該行為本身觸法,當事人也遭受重大侵害,但法律並沒有保障數位分身,「現在法律在此面向是一片空白,這是一個黑暗叢林。」
林紘宇表示,如現在台灣尚未擬訂AI風險分級,哪些領域無法承受任何AI風險,哪些面向可以承受有限風險,都是未來法律上也會碰到的問題。
人工智慧將對台灣產生深遠的經濟影響,台灣面臨的考驗,包括數位政府治理與防詐、社會轉型陣痛、數據開放與隱私衝突,專家建議務實討論台灣發展方向,讓「法」跟「政策」有效搭配。
延伸閱讀:AI社會新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