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_1]
一場無硝煙、遙遙無期的科技戰爭
科技領袖馬斯克和 Sam Altman 就誰能合法營運 OpenAI 並防止人工智慧「獨裁運作」至今已展開長達 7 年的對抗,馬斯克目前正向聯邦法官提起訴訟,試圖阻止 OpenAI 轉為營利組織,訴狀稱「從來沒有一家公司在短短 8 年內從免稅慈善機構轉變為價值 1,570 億美元、導致市場癱瘓的盈利機構」。修改後的訴訟共 107 頁,列出 26 項法律主張,而原訴書長達 83 頁,僅列出 15 項主張。
馬斯克還對 OpenAI 已「開始與國防部簽訂合約」表示擔憂,並從其使用政策中刪除一項條款,禁止將其技術用於具有高人身傷害風險的活動,例如武器開發參與軍事行動。同時,馬斯克指出,「OpenAI 和微軟共同利用馬斯克先前的捐款來建立市場壟斷地位,而現在更是針對 xAI。」他認為公司違反馬斯克當初對 OpenAI 基本捐款的原則。
如果讀者想知道訴訟時間表,可以看這裡。
OpenAI:不要雙重標準
OpenAI 發布的截圖顯示,其共同創辦人之一馬斯克早在 2017 年就推動該公司建立營利性結構。OpenAI 公開這些螢幕截圖,是為了回應馬斯克在 11 月要求聯邦法院阻止這家公司轉型為完全營利性企業,OpenAI 在部落格文章中寫道,當馬斯克「沒有獲得多數股權和完全控制權時,他就離開了,並說我們會失敗。」
2018 年 1 月,馬斯克提議 OpenAI 併入特斯拉,當時馬斯克指出,「我能想到的唯一路徑是 OpenAl 以及 Tesla Al 的大力拓展。也許兩者 (可以) 同時進行。前者需要大幅增加捐贈資金以及高度可信的人員加入我們的董事會,目前董事會的情況非常脆弱,而相對於 Google,OpenAI 正走在一條注定失敗的道路上。」,其商業目的相當明顯,因此 OpenAI 在邁向營利路線上算是站得住腳。
Meta 也跑來加入馬斯克陣營
為了避免微軟領先,Meta 也加入戰局,他們寫了一封信給加州總檢察長 Rob Bonta,稱允許 OpenAI 成為一家營利性公司將對業界「樹立一個危險的先例」,使其他新創公司能夠享受作為非營利組織的好處,直到它們獲利,講白了就是「非營利投資者將獲得與以傳統方式投資營利性公司的投資者相同的盈利優勢,同時還能受益於政府給予的稅收減免」。
不過 Meta 背後的意圖倒是顯而易見,Meta 是 OpenAI 的主要競爭對手,它已經耗資數十億美元開發大型語言模型,例如 Llama 3,並與 GPT-4o 等模型競爭。此外,OpenAI 與 Meta 的兩個主要競爭對手微軟和蘋果關係密切,因此在這時借勢發揮似乎相當合理,如果這起訴訟能讓 Open AI 在法理上盈利更困難,那何樂不為?
巨頭紛紛參戰,官司走向將決定 AI 版圖
這場法律鬥爭源於大型科技公司在爭奪人工智慧戰場中的地位與角色。近年來,隨著監管機構關注微軟和 OpenAI 等公司是否正在形成壟斷,限制競爭並損害消費者,反壟斷問題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隨著馬斯克與 OpenAI 的法律鬥爭愈演愈烈,人工智慧產業的未來也懸而未決。該訴訟的結果可能會重塑競爭動態,特別是對於像 xAI 這樣的新創公司來說,它們將 OpenAI 與微軟日益增長的合作夥伴關係視為一種威脅,馬斯克要求的禁令可能成為人工智慧企業的權力與市場公平之間持續鬥爭的緩衝點。不過,雙方法律團隊仍繼續做好長期法庭戰的準備,畢竟目前看來距離訴訟告一段落可能還有很長時間要走。
責任編輯:Mia
核稿編輯:Sisley
快加入 INSIDE Google News 按下追蹤,給你最新、最 IN 的科技新聞!
延伸閱讀:
[ad_2]
Source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