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英論壇】法律戰升級 美國陷入憲政危機? | 川普 | 司法戰

by 透視報導編輯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5年04月04日訊自從川普總統1月20日上任以來,美國政治一直紛擾不定。有争议本來是民主體制的一個大特點,但最近越來越激烈,甚至有可能會動搖國本,因為美國的國本就是三權分立的民主體系。川普總統上任以來,反對派動用了超過100個司法复核的案件,目的就是否決川普的行政措施和行政命令。

所以,美國現在的問題就是司法和行政這兩個權力的邊界在什麼地方,如何維持這樣的平衡,如何維持三權分立?美國是否已陷入憲政危機?未來美國的政治還能繼續保持穩定嗎?

川普政令遭遇挑戰 司法戰升級 美國陷入憲政危機

獨立電視製片人李軍在新唐人《菁英論壇》節目中表示,

川普总统用兩架飛機遣返委內瑞拉和薩爾瓦多的黑幫,MS-13集團的一些成員,本身也是非法移民,大概有兩百多人。但是DC聯邦地區的博斯伯格法官通過法庭的命令,要求政府立即停止遣返。這個事情太不可思議了。

按理說,法官應該通過法律去懲罰黑幫,但是現在卻在保護黑幫成員,讓他們繼續留在美國,這是什麼邏輯?是警察幫小偷偷東西,讓人想不通了。

李軍說,川普總統上臺之後,簽署了很多行政令,但很多都遭到所謂司法覆核,被法官否決。當然這種否決不是最終的,因為還可以上訴。到目前為止,據說各類訴訟案件大概有120~150個,而且還在不斷變化增加。這些訴訟大多是由民主黨州的一些非營利機構,還有一些個人發起的,而且比較多的集中在聯邦地方法院,尤其是華盛頓DC,還有加州北部等地區。

李軍說,目前訴訟的範圍大概有五個方面,包括:有關移民政策的相關訴訟、聯邦的資金和預算削減的訴訟、跨性別權利和廢除多元化、環境、公共健康類的訴訟。我覺得美國總統真不好當,做得越多越好,麻煩也越多,政府要有多大的律師團隊,才能應付這麼多訴訟案。

大紀元資深編輯與主筆石山在《菁英論壇》表示,有人提出問題,現在美國三權分立的界線到底是怎麼樣的。本來是相互制衡的,但如果過分的話,我去幹擾你,你來幹擾我,就變成了相互干涉,最後誰也運作不了,就可能導致這個國家的整個運作會失效。這就是為什麼美國人說,這根本就是一個憲政危機,所以引起了非常大的爭議。

時政評論人士橫河在《菁英論壇》表示,遣返委內瑞拉黑幫,這個事情是很明確的,這是總統行政權。因為國家安全和外交,基本上是總統的絕對權利,國會一點辦法都沒有,所以說外交權力是非常大的。現在川普總統面臨的問題是,幾乎所有的行政令都或多或少受到了法律挑戰。真正非常重要的大概有15個,其中一部分已經被法官叫停了。

這裡面牽涉到幾個問題。總統是選出來的,總統發的行政令是總統的行政範圍。但現在問題是,幾乎全國600個左右的聯邦區法官,聯邦分成三級,地區、上訴法院和最高法院,聯邦的地區法官分佈在全國90多個司法行政區。現在是任何一個地方法官,他都能夠發出一個禁制令。這個禁制令禁止執行,不僅是在它自己的行政司法範圍之內,而且是涵蓋全國。也就是說600多個沒有經過選舉出來的法官,可以隨時決定總統的行政令能不能貫徹執行。所以這是一個相當荒唐的事情。

這個事情造成一個很嚴重的行政危機,就是行政權在多大程度上應該被司法幹預。因為現在行政權幹預司法的情況很少,但是如果法官阻止行政的話,他是有一些法律依據的。有可能是法律依據有問題,但也有可能是司法幹預權用得太濫了,這個要一個一個分析。現在川普是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情況,就是被幾乎全面封殺。

橫河說,法官否決行政當局的命令,這個事情每届總統都碰到過,但是相對來說都比較少,而川普是最多的。我覺得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以前一直是建制派,建制派的特點就是,他對這個系統的運作非常熟悉,而且他不會太大規模地去打破老規矩。在這種情況下,法官和行政當局實際上是形成了一個相對的默契。就是說我不去犯太大的規,你也不要干涉我的行政,這種情況下大家就相安無事,但是並不是沒有。

川普遇到的是最多的,川普在第一個任期的時候,大概遇到了55~65個這樣的案子,封殺他的很多行政令。到了拜登時期就很少了,四年只有十幾個案子,是被地區法官給封殺的,其中大部分案子發生在德州。

川普還有一個特點,他現在進行的,可以說是美國歷史上非常少有的重大改革。在這個改革過程當中,他畢竟要觸動很多東西,因此也使訴訟案增加。

橫河說,第二個原因,就是起訴的人多。要知道有一批人,就是職業起訴,專門打這個官司。你要委託他,他一晚上就可以把事情訴訟到地區法院,地區法院馬上就處理這個案子。

資深媒體人郭君在《菁英論壇》表示,美國歷史上,和法院以及法官鬧得最厲害的也就是羅斯福總統。羅斯福當總統後,在美國推動羅斯福新政,也是遭遇國會和法官很大的阻力。他簽署了很多總統令來做事,反對派也是通過法官來否決,鬧到最後,各級法官和羅斯福的矛盾異常尖銳。

羅斯福第一任期的時候,各級法院否決的新政改革措施多達1600多項,包括最高法院裁定違憲的裁決也有13項。羅斯福在第二任期選舉大勝,不但贏了總統大選,在參議院和眾議院也都是大比例勝出。所以他推出了最高法院填塞計劃,把最高法院法官從9人增加到15人。當然他的目的很清楚,是加入支持他的法官。當時他有參議院和眾議院的支持,所以完全可以從立法層面來改組最高法院。結果最高法院的法官就開始妥協了,這就是著名的轉變立場維持9人。

不過,那個時候是保守派的法官,阻止羅斯福進步主義自由派的政策。現在在美國發生的是由自由派的法官,來阻止保守派的總統川普。不過現在最高法院的法官,大部分還是依然傾向保守派的。

郭君說,法律和政治是無法清楚分隔開的,法官也有自己的政治立場,從來都是這樣。英美法系本身就是有利於保守派的,因為實施案例法,法官裁決需要借鑒之前的各種判例,就是法官需要往回看而不是往前看。而且美國的陪審團制度,會選擇代表性比較強的普通民眾,而不是政治或者知識菁英,通常是有利於按照常識來判斷,而不是按照一個政治理念來判斷案情。

郭君說,最近這些年,美國社會大幅度向左轉,情況出現了很大的變化,社會道德似乎也在下滑,因此會出現很多的問題。比如說,某些政治團體會利用法律戰來打擊對手,這些都得到了一些司法人員的配合。所以在我看來,這就是激進左派的一種系統安排,馬克·吐溫的書裡面就說過的。

川普面臨的官司前景如何?

橫河在《菁英論壇》表示,川普面臨的官司,各個案子的情況不太一樣,現在有幾個問題。一個就是,在司法上最終打到最高法院的時候,最高法院可能要做出兩個方面的裁決。一個方面就是,聯邦地區法官有沒有權利發布全國的禁制令,這個是目前爭議最大的。

第二個問題是,有多快速度。因為行政令速度很快,行政令發出去以後,如果一干擾的話,有很多事情,比如說邊境、遣返的事情,一拖一年的話,又涉及幾百萬非法移民的問題,就是說拖不得。

所以,現在司法改革的呼聲當中,有一條就是關於凡是牽涉到封殺行政令的、總統行政令的,必須快速地進入最高法院去裁決,不能拖。我覺得川普這些案子當中,最先到達最高法院的,會做出一個裁決,這個裁決會影響其它的案子。就是說不見得所有的案子都會到最高法院,同一類案子判了以後,因為它是解釋憲法,一旦解釋憲法,就可以應用到相似的所有的案子。所以我覺得最高法院會去挑選幾個比較突出的、典型的案例來進行判決。短期內我們就可以看到第一個案子將進入最高法院。

美國面臨巨大挑戰 更需堅守正道

橫在《菁英論壇》表示,原來美國的司法系統,就是地方司法系統、地方檢察官、地方法官,他是選舉出來的,以前大家對這個不重視。最先注意到這個地方法官、檢察官的重要性,實際上是索羅斯。那時候一般檢察官和法院系統都是比較保守的,他就資助了一大批全國各個州的檢察長,還有大城市的檢察長,至少有一二十個,就被選上去了。這就造成了當時起訴川普的那些檢察官,很多就是拿了索羅斯競選經費的,所以檢察官風向就變了。

橫河說,現在大家開始注意到這方面非常嚴重,威斯康辛州就變成了一個競爭點。因為威斯康辛現在是自由派,州的最高法院,自由派和保守派的法官是5比4,這時候如果翻過來一個的話,保守派就開始在最高法院系統佔主導地位了,這就很重要。因為很多關於性別、墮胎等這方面的問題,都是由地方的州一級最高法院來最後裁決的,所以大家就競爭得很激烈。如果一旦翻盤的話,會影響到很多州。

石山在《菁英論壇》表示,現在這個司法體系的爭端,其實本質上就是政治鬥爭。

郭君在《菁英論壇》表示,民主體制有效運作的一個前提,就是主流社會要有良好的道德水準。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民主共和國,建國之父之一的富蘭克林曾經說,只有有道德的人民才會得到自由。喬治華盛頓也說,宗教和道德是美國不可缺少的支柱。

如果一個社會充斥著不道德的人群,恐怕民主也是沒有辦法運行的。現在民主體制是三權分立,各行其事又互相監督,需要的是守正和知道界限。任何一方的權力如果越界都會造成體制性的崩潰。

所以,美國社會現在面臨的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就是司法和行政權力的界限和平衡的問題。政治觀點不一樣,立場會截然不同,甚至是相反。在這個情況下,仍然要維持基本的法律精神和規則,否則的話,美國的現實恐怕就很難維持了。

郭君說,現在美國正處在一個轉折期,很多大的社會變化正發生在這個時候,更考驗社會整體的道德水平。「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處於不利的狀態,更要堅守正道,否則前途是非常危險的。

新唐人、大紀元推出的新檔電視節目《菁英論壇》,是立足于華人世界的高端電視論壇,該節目將彙集全球各界精英,聚焦熱點議題,剖析天下大勢,為觀眾提供有關社會時事和歷史真相的深度觀察。

本期《菁英論壇》全部內容,敬請線上收看。

《菁英論壇》製作組

轉載和引用《菁英論壇》文章 ,請保持原文內容,並標明出處。

《責任編輯:劉明湘》

本文網址: https://www.ntdtv.com/b5/2025/04/03/a103973092.html



Source link

You may also like

Leave a Comment